协同创新、科技赋能,助力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VOCs及恶臭治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技术交流会圆满召开
2025年8月2日,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VOCs及恶臭治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技术交流会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隆重召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刘文清,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党组成员英剑波,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于红霞,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王军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VOCs污染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邵敏、恶臭污染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邹克华,以及来自生态环境管理部门、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活动由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陈乐和南大环规院党委书记、首席专家陆朝阳联合主持。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党组成员英剑波在讲话中介绍了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指出了VOCs及恶臭治理对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群众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专委会能聚焦新形势下空气质量改善要求,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为管理部门的精准管控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更多实用技术在江苏落地,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于红霞理事长在致辞中感谢了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和各位专家对学会和专委会工作的支持,并对专委会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期望专委会能够在支撑管理部门、学术活动组织、青年人才培育等方面做出标杆示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邵敏主任、邹克华主任分别在致辞中对专委会成立表示热烈祝贺,表示将大力支持专委会工作,加强互动交流,推动合作共赢。
在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陈乐宣读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VOCs及恶臭治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批复文件后,与会领导共同见证了专委会的启动。刘文清研究员、英剑波副厅长、于红霞理事长共同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颁发聘书,王军敏处长、陆朝阳主任委员共同为秘书长、副秘书长颁发聘书。新当选的专委会主任委员陆朝阳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将按照省生态环境厅和省环境科学学会的总体部署,明确专委会“三服务”定位:服务管理部门决策、服务主导产业升级、服务科技人才成长,坚持专委会的学术属性和公益属性,为江苏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硬核支撑。
会议技术交流环节亮点纷呈,刘文清研究员以《挥发性有机物感知技术:机遇与挑战》为题作大会学术报告,系统解读环境光学监测技术的创新突破,深入剖析VOCs感知技术在污染溯源、精准防控中的应用前景,为治理实践提供了前沿视角。
专委会秘书长徐遵主汇报了专委会的工作计划,从学术交流、管理支撑、人才培育、行业赋能、规范治理五大维度,规划未来发展路径。与会的委员和专家们围绕计划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在学术活动、联合攻关、技术推广、成果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VOCs污染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邵敏教授、恶臭污染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邹克华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首席专家张新民研究员、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徐海红研究员等专家逐一发表指导意见,高度肯定计划的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并从与国家平台联动、跨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于红霞理事长作会议总结讲话。她对本次大会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准表示肯定,并寄语专委会以“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为目标,在制度建设、组织架构、活动机制、成果产出等方面发力,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环保专业平台中脱颖而出,成为学会系统中的标杆专委会,为江苏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主办,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承办,南大环规院董事长吴俊锋、党委副书记李良,党政办、科技办、工程技术中心负责同志及有关专家、研究生参加活动。